我院谢燕研究员团队发现山楂炭止血功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发布者:公共健康发布时间:2023-02-13浏览次数:310

近期,我院谢燕研究员团队发表题为“Green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carbon dots from Crataegi Fructus for pH sensing, cell imaging and hemostatic effects”的研究论文,收录于《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该期刊主要聚焦于光与各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分子不同系统的特性描述等,JCR分区为Q2,收录于SCI/SCIE,影响因子为5.141。同时题为“生物活性导向分离山楂炭中止血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中文论文也见刊于国内核心期刊《中草药》2023年第3期。

山楂为常见的药食同源药材,味酸性温,具有健脾胃、助消化、通畅血脉、行气散瘀的功效,可用于肉食积滞、心血管疾病、疝气、胸痹,妇女产后瘀阻腹痛、痛经等疾病的治疗。山楂在炮制成山楂炭后,其性味转为苦涩,收敛能力增强,由山楂通畅血脉、消散瘀滞的活血作用转变为偏于收涩的止血作用,常被用于肠风下血等症状。

该研究从化学成分及碳点两方面对山楂炭止血作用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通过对山楂炭不同提取成分的分离获得有效成分松柏醛,该成分能够显著降低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血小板聚集率,起到止血的作用。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的多功能山楂炭碳点(CFCDs),粒径为2.35 ± 0.67 nm,为石墨晶型,表面存在丰富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首次发现并分离、制备了山楂炒炭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止血作用的化学成分松柏醛;发现并制备、表征了山楂炭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山楂炭碳点,初步明确了山楂炭中发挥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山楂炒炭止血的机制,为山楂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它炭药的研究以及从天然材料中发现多功能碳点提供了有益参考。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田瑞,谢燕研究员、王峥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项目的资助。

(健康营养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