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学院关工委与明德导师团召开“砥砺初心 薪火传承”主题访谈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张永祥、王中民两位预防医学教研室老教授重回校园,共同追忆教研室发展历史,传承公卫精神。党总支书记段艳霞、院长赵海磊、副书记干旦峰等14名师生出席访谈会。
会上,赵海磊院向师生介绍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现况,指出加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体系建设在建设健康中国中的重要性,预防医学学科建设任重道远。学院通过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组建跨学科、跨单位、多部门科研团队;加强对科研方向的聚焦,立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强课题研究对解决国家和社会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联系;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高水平领军人才,最大程度发挥好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接着,张永祥和王中民两位教授回顾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历史和过往教学经历。让我们一起听听发生在上个世纪的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故事。
张永祥教授回忆道:“从单枪匹马到并肩作战,预防医学教研室团队不断扩大。但由于预防工作量较大,与临床相比,成效不易凸显,当时在大家眼中认可度较低。六十年代时,我们开展下乡活动,带领同学一起进行农村卫生建设,包括厕所改造。在青浦,一起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开展消灭钉螺的行动,发动农民铲除河边草皮,并进行深埋;农民也十分支持相关工作,派出船只带领同学喷洒药物,为消灭血吸虫做了很多工作。曾经,上海郊区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我带领同学们前往农村发放磺胺类药物,逐渐控制该疾病。听了刚才赵院长的介绍,目前学院教研室的工作成绩好,教学工作有了很大进步,教研室规模制度完善,对预防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感到很高兴。”
王中民教授接着说:“1978年,我被调入中医学院与张永祥教授一起开展预防医学教学工作。我们当时与广西中医学院一起进行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实验的教材编写。最初实验课包含五项内容:①生物饮用水的物理化学检测②漂白粉的有效物沉淀以及饮水消毒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④有机磷农药中毒动物实验⑤食物中毒调查资料的流行病学分析。在当时,对于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学生而言,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临床实习,后来我决定选取嘉定区作为实习基地帮助同学开展实践学习。嘉定区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提供5-6个课题,每两位同学选取一个课题开展。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设计调查表、做资料整理分析,最后总结成文。该项目共计开展了5-6年,获得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此外,学校还荣获了3次“金宝善基金”,这是对农村实践教学的认可。最后我有几点体会:1.搞预防医学,一定要有牢固专业思想以及艰苦奋斗精神。2.预防医学本身,是针对人群,将潜在的疾病识别出来,遵循“花小钱,高效率”的原则,只要措施有效,就能促进人群的健康安全,而不像临床医学针对个体的治疗。3.对很多病因的研究探讨离不开流行病学调查,要注重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工作,促进自身的教学工作,同时正确对待科研中的阴性结果,不能盲目片面追求阳性结果。4.学校好不好看学科发展,学院要注重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5.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回归课堂,不能一个讲稿定终身,要注重老带新的团队传承。”
随后,参会教师和同学与老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并分别谈及自身感受。段艳霞书记表示老教授们对教学和团队管理工作的负责和认真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学院也应该形成这种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宋花玲、戎芬、陈学芬、金如锋等老师表示王老师对以前案例的讲解信手拈来,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实践经验对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很宝贵,教授与同学共同到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学习的教学氛围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有着重大意义;老一辈的两位老师带给我们的信心、正能量,为教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未来工作上会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规范教学作风。同学在访谈中也汲取了力量,表示老教授们对于专业的热爱深深鼓舞了自己,这是一名优秀的公卫学子努力培养的宝贵品质。
最后,学生代表为教授们献上鲜花。赵海磊院长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们从两位老教授身上看到了“立德树人”活生生的例子,它是非常具体而非抽象的,我们在这里重温历史,深刻体会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以及今后如何完善我们的工作,把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好。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两位老教授身上的宝贵精神,踏踏实实做教学、兢兢业业搞科研。
撰稿:王奕
摄影: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