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健康营养研究室谢燕团队在应用化学一区TOP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题为“Mannose-modified Prunus persica kernel protein nanoparticles loading baicalin coated with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for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负载黄芩苷的甘露糖修饰桃仁蛋白/枸杞多糖纳米粒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为天然来源载体用于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复杂、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黄芩苷作为具有免疫稳态调节活性的中药单体成分,在结肠炎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潜力,但其水溶性差、体内代谢快等特性限制了口服途径的应用。研究团队前期从桃仁中分离并获得蛋白类组分,并发现桃仁蛋白生物相容性好(无溶血性、细胞毒性低),可在加热或超声作用下通过二硫键自组装形成纳米聚集体,具有生物活性成分递送载体的潜力(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Pharmacy, 2024, 38, 101508)。
基于该发现,团队在桃仁蛋白(PKP)骨架上引入巨噬细胞靶向配体甘露糖(Man),构建具有两亲性的MP纳米载体装载黄芩苷,从而增强其水溶性并赋予其巨噬细胞靶向能力。为实现结肠特异性递药,进一步将枸杞多糖(LBP)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包裹在纳米粒表面,形成具有结肠靶向功能的复合纳米粒。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可富集于结肠部位并靶向炎症巨噬细胞,进而抑制促炎因子分泌、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并促进肠道微环境稳态恢复,最终缓解结肠炎症状。

我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陶春晓为论文第一作者,谢燕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计划、上海市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等项目的资助支持。
